继好几年前折腾 树莓派4B 后,本人最近新买了树莓派5,又开始了一波折腾。不同于树莓派4B,这次折腾过程中遇到了更多蛋疼的问题,本文小做记录。
树莓派5问题记录和解决办法
树莓派5烧录系统
时代变了,现在烧录树莓派系统简单多了:官方提供 Raspberry Pi Imager 工具,可以方便地在烧录系统时进行系统设置。
由于树莓派接显示器很麻烦,建议直接在Imager工具里设置好用户名、密码、WIFI网络等信息:

同时强烈建议开启ssh服务并拷贝ssh公钥,方便启动树莓派后直接通过ssh登录:

根据测试,不用SD卡直接烧录到U盘也是可以的,使用上更方便同时速度更快,因此推荐用U盘而不是SD卡。
树莓派5无法进入桌面
烧录好系统后插入USB口,开始系统启动环节。和之前一样,最开始用的是Desktop版本,遗憾的是这个Desktop版本从来没有成功启动过。无论断电还是重新插拔U盘/SD卡,系统启动时总是在以下两个界面中不断循环:


烧录系统多次问题依旧,因此在树莓派5上本人没有成功运行过桌面版的系统。
在网上搜索良久,发现很多人都遇到这个问题。本人最后的解决办法是放弃桌面版本,使用无桌面环境的Raspberry Pi OS Lite,终于成功的启动和进入了系统。
这个消息对于命令行不太熟悉的用户来说不是一个好消息。后来我又测试了在树莓派4B上烧录系统,明显比树莓派5上顺畅,猜测可能是树莓派5的硬件和软件匹配不是很好导致。因此本人建议是,如果必须要使用桌面版系统,谨慎购买树莓派5。
树莓派5无法安装软件
最后一个比较坑爹的问题也是树莓派5上才有的。进入系统后,安装软件总是出现如下提示:
Processing triggers for libc-bin (2.36-9+rpt2+deb12u10) ... Segmentation fault Segmentation fault dpkg: error processing package libc-bin (--configure): installed libc-bin package post-installation script subprocess returned error exit status 139 Errors were encountered while processing: libc-bin E: Sub-process /usr/bin/dpkg returned an error code (1)
同样的,相同的系统在树莓派4B上一切运行良好,这也能说明树莓派5的坑爹。
这个问题的原因是什么,本人到现在也不清楚。网上很多人越到了类似的情况,本人在国外论坛里找到的一个解决方案:使用特定版本的libc-bin库:https://archive.raspberrypi.org/debian/pool/main/g/glibc/libc-bin_2.36-9+rpt2+deb12u9_arm64.deb。注意这里是deb12u9版本而不是最新的deb12u10版本。
但是即使安装了这个库,后续使用中也经常会遇到类似的抽风,但是好处就是基本上命令都能正常运行了。
总结
目前就使用体验上来说,树莓派4B比树莓派5好用多了。例如树莓派4B自带SD卡读卡器,安装好后就是一个小方格,方便存放和携带,而树莓派5使用时必须插个USB,就像外挂尿袋。另外树莓派5软件使用上经常各种问题,相对来说闹心多了。
因此,本人推荐暂时还是先用树莓派4B吧,除非性能对你真的很重要。
发表回复